close

SNC00269.jpg 

最新一期財訊周刊有一篇標題蠻聳動但是又符合現況的報導,名為「年薪百萬的窮人」,副標題是「中產階級嚴重弱勢化、77.7%高薪族喊窮」,吸引人的標題讓人不禁想馬上一探究竟。

        看完整組報導,內心不只佩服記者吸引人眼球的功力,也開始從財務規劃的角度來思考貧窮的定義與解決之道。

真貧窮還是假貧窮

根據社會工作的定義,貧窮分為絕對貧窮與相對貧窮,所謂絕對貧窮就是指前一陣子社會救助法所提到的低收入戶族群,相對貧窮指的是每個人主觀的與別人比較後的感覺,如此看來這篇文章的基礎是指相對貧窮而不是絕對貧窮,但是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既然都年薪百萬了還會覺得貧窮,那麼絕對貧窮族群該如何生活下去呢?是否有方法可以解決整體社會的貧窮焦慮呢?

投資理財真的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嗎?

周刊中提到的民調與解決方案都指向理財投資是脫離貧窮的唯一方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財經部落格主筆綠角在其所翻譯的新書中提到的投資心法:

一、跟著指數賺,擺脫追高殺低,低點持續投入(不要太貪婪)

二、做好資產配置,依全球趨勢調整,奉行低買高賣。(要盡可能分散)。

三、看長不看短,年賺8%30年財富翻十倍(永遠要提防世紀大騙徒「馬多夫」之流的金融業者)。

上面三點看起來似乎不難做到,但是從周刊介紹的百萬年薪名嘴陳立宏的例子來看,他說:「在台灣投資簡直是吃人的市場,自己投資股票和基金都慘賠」,而另外兩個實例則做到了每年8%的報酬率,不過一個是新光產險投資長,一個是大學教授,都不是一般的投資人,如果加上台灣百萬散戶的血淋淋的教訓,真正應驗了一句名言「最簡單的道理反而是最難做到的」,所以投資理財真的可以幫助多數人消除貧窮感嗎?我個人的看法是:可以,但是投資理財還不夠,還要加上財務規劃才行!

財務規劃可以量身訂做脫貧計畫

        周刊中提到的貧窮焦慮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房價狂漲,擔心買不起房子的族群,以台灣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為代表,他都靠低利率的定存理財,物價又不斷上漲,雖然擁有一棟眷村房子,但是漲幅卻不如國宅,又要養兩個不到五歲的小孩,貧窮感油然而生。第二種類型是薪資漲不動,以科技業為例,分紅取消,年薪幾近腰斬。第三種類型是工作不穩定上升,沒有選擇的自由帶來貧困感。這三種類型的貧窮焦慮也代表著台灣目前家庭經濟結構的三種情況,財務規劃可以協助這三種家庭擬訂個別化的脫貧計畫,我們下篇文章再一一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查理布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